企业“研发投入”相关指标辨析
- 泉源:财新网
如已装置财新APP请点击:https://opinion.caixin.com/2023-05-10/102050913.html 企业“研发投入”相关指标辨析 陈利浩 “立异驱动”国家战略之下,作为“科技立异主体”的企业,与研发投入相关指标的主要性凸显。评价企业立异投入,权衡企业立异能力,给企业评定资质、设置资源、投入资金、适用政策、奖励表扬等等,都和这些指标高度相关。对有关指标的内在、外延、可比水平、适用规模等举行剖析、界定,是包管评价公正、政策精准、激励有用的条件。可是,某些耳熟能详的提法着实并不确切,个体要害指标也亟待调解完善。试举几例,以抛砖引玉。 一、关于“研发投入”和“加计扣除的研发用度” 企业的“研发投入”和用于所得税前“加计扣除的研发用度”,一直被以为是“统一个指标的差别口径”。既然是统一个指标,自然就需要“统一口径”、“消除差别”。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社会各界一直建议、要求,国家有关部分循例回复、“推进落实”。如2018年天下人大第6956号建议就是《关于统一企业研发用度统计口径》,国家税务总局的回复允许“推进研发用度口径的统一”。2021年天下政协第3971号提案也提《关于统一研发用度归集口径》,国家统计局的回复允许“推进企业研发用度归集口径统一”、“只管镌汰差别”。 虽然“高度重视”,但却一直难以“统一”,差别普遍保存,有的还很是悬殊。笔者在今年的调研中,就遇到过某省科技部分专门列出三个“研发投入”和“加计扣除的研发用度”差别较大的企业,要求“剖析缘故原由”。 笔者以为:“研发投入”和“研发用度”之间的差别,恒久以来一直保存、无法消除,其缘故原由不在于任何一方的“事情质量”或“审核标准”,而在于它们原来就是虽互有关联、但内在和外延都各不相同的两个指标,而不是“统一个指标的差别口径”。强求“统一”,无异于缘木求鱼。 “研发投入”的统计依据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《研究与试验生长(R&D)投入统计规范(试行)》。岂论资金泉源(政府资金、企业资金、境外资金和其他资金),也岂论支出性子(一样平常性支出,牢靠资产和无形资产购置、土地修建物购置等资产性支出),只要切合“研究与试验生长(R&D)”的界说、现实爆发,就要统计核算。 而“加计扣除的研发用度”主要依据财务部、国税总局、科技部的有关政谋划定,是“研发投入”的“用度”中切合政谋划定的部分。由于从内在上有着“投入”和“用度”、 “所有资金”和“自筹资金”的区别,以是: 1、资天性支出(工程等)要完工后摊销或折旧时才华加计扣除; 2、牢靠资产不可凭证原价、只能以每年的折旧额为基础加计扣除; 3、无形资产不可凭证原价、只能以每年的摊销额为基础加计扣除; 4、资金泉源不是“自筹”的不可加计扣除; 由于从外延上对归集规模有着“政谋划定”,以是: 5、不在“‘其他用度’正面清单”中的用度不可加计扣除,如:“正面清单”中有职工福利经费,但没有职工教育经费、工会经费,后两者就不可加计扣除; 6、委托开发用度凌驾80%的部分不可加计扣除; 7、“其他用度”占总额凌驾10%部分的不可加计扣除; 8、在有些地区,科技部分判断后没有通过的项目对应的用度不可加计扣除,等等。 可见,“研发投入”和“加计扣除的研发用度”的内在、外延各不相同,不可简朴“较量”,更不可以“加计扣除研发用度占研发投入的比率”来权衡。研发投入的结构差别,加计扣除的基数会有很大的差别。假设一个企业某年的“研发投入”为10亿元: 如资金泉源都是企业自筹,支出基本上是职员用度、直接投入等,则加计扣除的研发用度可能凌驾9亿元; 如主要是购入装备、制作工程,且昔时未完工,则加计扣除的研发用度可能为0;如昔时完工、进入折旧,加计扣除用度也可能只有戋戋几百万元; 如主要用于购置软件,无形资产五年摊销,则加计扣除的研发用度应当缺乏4亿元; 如10亿元研发投入都是国家投入资金,则加计扣除应该为0; 如10亿元研发投入都用于制作研发用衡宇、修建物,则加计扣除也应该为0;等等。 综上所述,两个差别的指标,原来就不可能“统一口径”。若是发明某企业的“研发投入”和“加计扣除的研发用度”之间差别较大,主要应该从“研发投入”的结构、性子去剖析缘故原由,不可归罪于“核算质量”或“审核标准”。“对研发投入和加计扣除研发用度统一口径”的建议,可取的是为企业减负的良苦专心。 二、关于“高新手艺企业认定的研发用度”和“加计扣除的研发用度” “高新认定”的研发用度和“加计扣除”的研发用度都是“用度”,指标内在一致。指标外延则因主管部分差别的划定而有所差别,“高新认定”大于“加计扣除”,如: 1、职员用度中,“高新认定”中包括了基本社会包管用度、公积金、劳务用度、其他支出等,“加计扣除”中不包括。 2、直接投入中,“高新认定”中包括了试制产品的磨练费、用于研发仪器装备的简朴维护费等,“加计扣除”中不包括。 3、折旧用度和恒久待摊用度中,“高新认定”中包括了研发用修建物的折旧,以及研发改建、修理的恒久待摊用度,“加计扣除”中不包括。 4、委托外部研究开发用度中,“高新认定”包括了所有的用度,而“加计扣除”只包括80%。 5、其他用度中,“高新认定”的规模也大于“加计扣除”。 由于内在一致,只是外延的部分差别,“高新认定”和“加计扣除”可看成“统一指标的差别口径”。为了给企业减负,也为了降低有关部分审核的事情量,建议统一口径,对“高新认定”接纳和“加计扣除”同样的标准。由此带来的“研发用度”金额的响应降低,可通过测算、接纳适当降低“高新认定”研发投入强度的方法予以填补。如:在现行的口径下,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需要抵达3%才切合“高新手艺企业”认定标准,而在接纳“加计扣除”口径后,可把强度标准降低到2.8%。 三、关于“研发投入强度” “研发投入强度”(以下简称“强度”)是一个比率指标,分母体现的是“你有多大的能耐”,分子体现的是“你在研发上投入了几多”。“在研发上投入了几多”,用研发投入金额就行;“有多大能耐”,相对重大。 地区(国家)“强度”的分母是GDP(海内生产总值)。GDP反应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生长规模、经济总体实力。表达一个地区(国家)经济上“有多大能耐”,GDP是最直接、最洪流平地消除了中心环节重复盘算影响的指标,在差别地区之间也是基本可比的。 对应GDP,企业有一个现成的指标“劳动生产总值”(也叫“增添值”)。某一地区所有“常住单位”(或所有行业)的“劳动生产总值”加在一起,就是该地区的GDP。劳动生产总值是“劳动者酬金”、“生产税净额”、“牢靠资产折旧”和“营业盈余”四个部分之和,划分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责任、对国家的孝顺、对自身一连生长的义务、对股东的回报。要批注企业的“能耐”,这个指标应该最为综合、客观,在差别行业、差别企业之间的可比性也最强。 可是,由于历史和其他一些缘故原由,企业“强度”的分母没有接纳“劳动生产总值”,而接纳了“营业收入”。营业收入反应的是企业的谋划规模,但谋划规模不完全即是企业的经济实力、投资能力等。企业的营业收入中,有企业自己创立的价值,也有从工业链前序环节“搬运来”的价值(如商业企业、外采质料本钱比重较高的制造业),还可能有负的价值(“不计本钱”销售战略导致的“赚吆喝不赚钱”)。与企业的“能耐”有关联、但不完全对应。 这最少导致了以下效果: 差别行业企业之间严重不可比。一个影响较大的例子是:论研发投入金额,华为公司占广东全省的三分之一、凌驾天下五分之四的省份;但论“强度”,华为却比不少企业都低。某企业的投入金额只有华为的七分之一,但“强度”却比华为高了50%,缘故原由就是该企业属于软件服务业,“劳动生产总值”占“营业收入”的比例靠近80%;而华为是电子装备制造业,“劳动生产总值”只占“营业收入”的约四分之一。 统一行业的差别生长阶段企业之间也不可比。如笔者今年加入调研两个汽车企业,比亚迪的研发投入金额为200多亿元,但由于其手艺成熟、市场认可,销售收入较高, “强度”就低于5%;而另一个企业的研发投入金额只有比亚迪三分之一,但由于其还在开拓市场阶段,营业收入较低,“强度”就凌驾20%。 企业和地区之间基础无法比。笔者今年调研的某大型家电集团的“强度”只有3.8%,而其所处的地区“强度”抵达4.28%,使得企业在先容时只提“研发投入金额”、回避“强度”。可是,该集团“劳动生产总值”占“营业收入”的比例只有约五分之一,笔者就提醒集团认真人“对应地区的4.28%,你们的研发投入强度不是3.8%、而是19%,由于要乘以5倍”,对方体现“深受启发”。从天下规模,这种“基础无法比”还体现在:“500强研发企业”的“强度”平均数,比“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”还低! “强度”指标,已经成为企业资质评定、科技经费投入、政府资金支持、有关政策享受等险些所有“含金量”很高的场合的权衡标准。国务院国资委也把“强度”作为对央企仅有的五个审核指标之一。在权衡、审核时,都只看指标数值自己,没有对差别行业、差别业态制订差别的标准。而从以上的剖析可以看到:由于企业“强度”的分母接纳了营业收入、而不是跟GDP对应的“劳动生产总值”,指标的可比性、公正性、客观性都受到了很是大的影响,很可能导致关于企业科技立异评价审核的失当、政策支持的错配。因此,除了让政府部分、相关企业清晰相识接纳差别的分母对指标的重大影响(笔者在调研中每次提醒这一点时发明各人的相识都相对缺乏),建议尽快优化、完善统计系统,关于企业“强度”指标的分母,遵照和地区指标的统一口径、调解为“劳动生产总值”,以包管地区和企业之间的自洽、企业之间的可比。纵然不可马上调解,也建议增添一个以“劳动生产总值”为分母的∥拷寮强度”,聊胜于无。 (作者为九三学社中央增进手艺立异事情委员会副主任、广东省政协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