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龙凯时

尊龙凯时动态

企业“研发投入”相关指标辨析

  • 泉源:财新网

微信图片_20230214144029.png

如已装置财新APP请点击:https://opinion.caixin.com/2023-05-10/102050913.html



企业“研发投入”相关指标辨析

陈利浩

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

 

“立异驱动”国家战略之下 ,作为“科技立异主体”的企业 ,与研发投入相关指标的主要性凸显。评价企业立异投入 ,权衡企业立异能力 ,给企业评定资质、设置资源、投入资金、适用政策、奖励表扬等等 ,都和这些指标高度相关。对有关指标的内在、外延、可比水平、适用规模等举行剖析、界定 ,是包管评价公正、政策精准、激励有用的条件。可是 ,某些耳熟能详的提法着实并不确切 ,个体要害指标也亟待调解完善。试举几例 ,以抛砖引玉。

一、关于“研发投入”和“加计扣除的研发用度”

企业的“研发投入”和用于所得税前“加计扣除的研发用度” ,一直被以为是“统一个指标的差别口径”。既然是统一个指标 ,自然就需要“统一口径”、“消除差别”。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社会各界一直建议、要求 ,国家有关部分循例回复、“推进落实”。如2018年天下人大第6956号建议就是《关于统一企业研发用度统计口径》 ,国家税务总局的回复允许“推进研发用度口径的统一”。2021年天下政协第3971号提案也提《关于统一研发用度归集口径》 ,国家统计局的回复允许“推进企业研发用度归集口径统一”、“只管镌汰差别”。

虽然“高度重视” ,但却一直难以“统一” ,差别普遍保存 ,有的还很是悬殊。笔者在今年的调研中 ,就遇到过某省科技部分专门列出三个“研发投入”和“加计扣除的研发用度”差别较大的企业 ,要求“剖析缘故原由”。

笔者以为:“研发投入”和“研发用度”之间的差别 ,恒久以来一直保存、无法消除 ,其缘故原由不在于任何一方的“事情质量”或“审核标准” ,而在于它们原来就是虽互有关联、但内在和外延都各不相同的两个指标 ,而不是“统一个指标的差别口径”。强求“统一” ,无异于缘木求鱼。

“研发投入”的统计依据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《研究与试验生长(R&D)投入统计规范(试行)》。岂论资金泉源(政府资金、企业资金、境外资金和其他资金) ,也岂论支出性子(一样平常性支出 ,牢靠资产和无形资产购置、土地修建物购置等资产性支出) ,只要切合“研究与试验生长(R&D)”的界说、现实爆发 ,就要统计核算。

而“加计扣除的研发用度”主要依据财务部、国税总局、科技部的有关政谋划定 ,是“研发投入”的“用度”中切合政谋划定的部分。由于从内在上有着“投入”和“用度”、 “所有资金”和“自筹资金”的区别 ,以是:

1、资天性支出(工程等)要完工后摊销或折旧时才华加计扣除;

2、牢靠资产不可凭证原价、只能以每年的折旧额为基础加计扣除;

3、无形资产不可凭证原价、只能以每年的摊销额为基础加计扣除;

4、资金泉源不是“自筹”的不可加计扣除;

由于从外延上对归集规模有着“政谋划定” ,以是:

5、不在“‘其他用度’正面清单”中的用度不可加计扣除 ,如:“正面清单”中有职工福利经费 ,但没有职工教育经费、工会经费 ,后两者就不可加计扣除;

6、委托开发用度凌驾80%的部分不可加计扣除;

7、“其他用度”占总额凌驾10%部分的不可加计扣除;

8、在有些地区 ,科技部分判断后没有通过的项目对应的用度不可加计扣除 ,等等。

可见 ,“研发投入”和“加计扣除的研发用度”的内在、外延各不相同 ,不可简朴“较量” ,更不可以“加计扣除研发用度占研发投入的比率”来权衡。研发投入的结构差别 ,加计扣除的基数会有很大的差别。假设一个企业某年的“研发投入”为10亿元:

如资金泉源都是企业自筹 ,支出基本上是职员用度、直接投入等 ,则加计扣除的研发用度可能凌驾9亿元;

如主要是购入装备、制作工程 ,且昔时未完工 ,则加计扣除的研发用度可能为0;如昔时完工、进入折旧 ,加计扣除用度也可能只有戋戋几百万元;

如主要用于购置软件 ,无形资产五年摊销 ,则加计扣除的研发用度应当缺乏4亿元;

如10亿元研发投入都是国家投入资金 ,则加计扣除应该为0;

如10亿元研发投入都用于制作研发用衡宇、修建物 ,则加计扣除也应该为0;等等。

综上所述 ,两个差别的指标 ,原来就不可能“统一口径”。若是发明某企业的“研发投入”和“加计扣除的研发用度”之间差别较大 ,主要应该从“研发投入”的结构、性子去剖析缘故原由 ,不可归罪于“核算质量”或“审核标准”。“对研发投入和加计扣除研发用度统一口径”的建议 ,可取的是为企业减负的良苦专心。

二、关于“高新手艺企业认定的研发用度”和“加计扣除的研发用度”

“高新认定”的研发用度和“加计扣除”的研发用度都是“用度” ,指标内在一致。指标外延则因主管部分差别的划定而有所差别 ,“高新认定”大于“加计扣除” ,如:

1、职员用度中 ,“高新认定”中包括了基本社会包管用度、公积金、劳务用度、其他支出等 ,“加计扣除”中不包括。

2、直接投入中 ,“高新认定”中包括了试制产品的磨练费、用于研发仪器装备的简朴维护费等 ,“加计扣除”中不包括。

3、折旧用度和恒久待摊用度中 ,“高新认定”中包括了研发用修建物的折旧 ,以及研发改建、修理的恒久待摊用度 ,“加计扣除”中不包括。

4、委托外部研究开发用度中 ,“高新认定”包括了所有的用度 ,而“加计扣除”只包括80%。

5、其他用度中 ,“高新认定”的规模也大于“加计扣除”。

由于内在一致 ,只是外延的部分差别 ,“高新认定”和“加计扣除”可看成“统一指标的差别口径”。为了给企业减负 ,也为了降低有关部分审核的事情量 ,建议统一口径 ,对“高新认定”接纳和“加计扣除”同样的标准。由此带来的“研发用度”金额的响应降低 ,可通过测算、接纳适当降低“高新认定”研发投入强度的方法予以填补。如:在现行的口径下 ,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需要抵达3%才切合“高新手艺企业”认定标准 ,而在接纳“加计扣除”口径后 ,可把强度标准降低到2.8%。

三、关于“研发投入强度”

“研发投入强度”(以下简称“强度”)是一个比率指标 ,分母体现的是“你有多大的能耐” ,分子体现的是“你在研发上投入了几多”。“在研发上投入了几多” ,用研发投入金额就行;“有多大能耐” ,相对重大。

地区(国家)“强度”的分母是GDP(海内生产总值)。GDP反应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生长规模、经济总体实力。表达一个地区(国家)经济上“有多大能耐” ,GDP是最直接、最洪流平地消除了中心环节重复盘算影响的指标 ,在差别地区之间也是基本可比的。

对应GDP ,企业有一个现成的指标“劳动生产总值”(也叫“增添值”)。某一地区所有“常住单位”(或所有行业)的“劳动生产总值”加在一起 ,就是该地区的GDP。劳动生产总值是“劳动者酬金”、“生产税净额”、“牢靠资产折旧”和“营业盈余”四个部分之和 ,划分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责任、对国家的孝顺、对自身一连生长的义务、对股东的回报。要批注企业的“能耐” ,这个指标应该最为综合、客观 ,在差别行业、差别企业之间的可比性也最强。

可是 ,由于历史和其他一些缘故原由 ,企业“强度”的分母没有接纳“劳动生产总值” ,而接纳了“营业收入”。营业收入反应的是企业的谋划规模 ,但谋划规模不完全即是企业的经济实力、投资能力等。企业的营业收入中 ,有企业自己创立的价值 ,也有从工业链前序环节“搬运来”的价值(如商业企业、外采质料本钱比重较高的制造业) ,还可能有负的价值(“不计本钱”销售战略导致的“赚吆喝不赚钱”)。与企业的“能耐”有关联、但不完全对应。

这最少导致了以下效果:

差别行业企业之间严重不可比。一个影响较大的例子是:论研发投入金额 ,华为公司占广东全省的三分之一、凌驾天下五分之四的省份;但论“强度” ,华为却比不少企业都低。某企业的投入金额只有华为的七分之一 ,但“强度”却比华为高了50% ,缘故原由就是该企业属于软件服务业 ,“劳动生产总值”占“营业收入”的比例靠近80%;而华为是电子装备制造业 ,“劳动生产总值”只占“营业收入”的约四分之一。

统一行业的差别生长阶段企业之间也不可比。如笔者今年加入调研两个汽车企业 ,比亚迪的研发投入金额为200多亿元 ,但由于其手艺成熟、市场认可 ,销售收入较高 , “强度”就低于5%;而另一个企业的研发投入金额只有比亚迪三分之一 ,但由于其还在开拓市场阶段 ,营业收入较低 ,“强度”就凌驾20%。

企业和地区之间基础无法比。笔者今年调研的某大型家电集团的“强度”只有3.8% ,而其所处的地区“强度”抵达4.28% ,使得企业在先容时只提“研发投入金额”、回避“强度”。可是 ,该集团“劳动生产总值”占“营业收入”的比例只有约五分之一 ,笔者就提醒集团认真人“对应地区的4.28% ,你们的研发投入强度不是3.8%、而是19% ,由于要乘以5倍” ,对方体现“深受启发”。从天下规模 ,这种“基础无法比”还体现在:“500强研发企业”的“强度”平均数 ,比“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”还低!

“强度”指标 ,已经成为企业资质评定、科技经费投入、政府资金支持、有关政策享受等险些所有“含金量”很高的场合的权衡标准。国务院国资委也把“强度”作为对央企仅有的五个审核指标之一。在权衡、审核时 ,都只看指标数值自己 ,没有对差别行业、差别业态制订差别的标准。而从以上的剖析可以看到:由于企业“强度”的分母接纳了营业收入、而不是跟GDP对应的“劳动生产总值” ,指标的可比性、公正性、客观性都受到了很是大的影响 ,很可能导致关于企业科技立异评价审核的失当、政策支持的错配。因此 ,除了让政府部分、相关企业清晰相识接纳差别的分母对指标的重大影响(笔者在调研中每次提醒这一点时发明各人的相识都相对缺乏) ,建议尽快优化、完善统计系统 ,关于企业“强度”指标的分母 ,遵照和地区指标的统一口径、调解为“劳动生产总值” ,以包管地区和企业之间的自洽、企业之间的可比。纵然不可马上调解 ,也建议增添一个以“劳动生产总值”为分母的∥拷寮强度” ,聊胜于无。

  (作者为九三学社中央增进手艺立异事情委员会副主任、广东省政协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) 
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