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享充电宝想乘车“共享经济”赚一把,但现实却给了一记响亮耳光!
- 时间:2017-04-26
- 泉源:赛迪网
走在路上手机突然没电,身上又没带充电宝,只醒目着急?不,只要你能找到购物中心、咖啡店、餐馆、酒吧、机场、地铁站等公共场合,就能“共享”充电一次,若是是第一次或时间少于30分钟,还能免用度。不得不说,现在什么都能共享了,“充电5分钟,通话2小时”不再是手机的优势了。
懒人经济是真正的头脑模式
从诸多共享充电宝平台的首创人的看法来看,他们以为现在手机是出门必备,一旦没电时,“充电”是刚需。但现实是,智能手机的质量越来越轻,体积越来越小,充电宝的体积和质量已经比手机大,以是用户“懒”得带充电宝出门。
这样的“懒”就催生了商机。手机电量满格是刚需,没电时连忙充电也是刚需,但又不肯带充电宝,江湖救急的步伐只能是“共享”充电一下。对用户使用习惯和头脑预判后,共享充电宝的市场定位就确定了。
我们知道,目今共享充电宝主要有柜机与桌面型共享充电宝。拿柜机来说,一个柜机内里设置多台充电宝,可以装置在任何人流量大的线下场景,包括机场、火车站、地铁、阛阓、影戏院、餐饮、酒吧、游乐园、KTV等。用户扫码关注支付押金和用度,就可以拿出一个充电宝使用。
搭上“共享”就能活?
实质上,懒人经济的焦点理念是利便、快捷、轻松、恬静,提高时间使用效率,花更少时间干更多有价值的事。若是,“目今人们出门连钱包都不想带,更别说带充电宝”的逻辑建设,共享充电宝项目能“活”的条件是共享充电宝模式恰恰能治懒癌。以共享汽车、共享单车到共享衡宇为例,都是捉住了用户使用所思量以及最看重的“省时间”、“省气力”与“省钱”三要素。
但现真相形却是直接打脸。共享充电宝的寻找和使用历程包括:花时间期待(充电)与花气力寻找(充电宝柜机),并且花钱(充电需要租金,咖啡厅、甜品店等机柜网点需要特殊消耗)。即不省时间、也不省力更不省钱,可以说它并不是一种让人愉悦的消耗项目,也很难能够一连性驱感人们去为这种共享体验买单,它与懒人经济的目的与理念相悖了。
以上是从用户使用来剖析的。接下来就该是“盈利模式”的重头戏了。这一点是所有共享经济项目的通病,似乎不可单单指责共享充电宝做得欠好,可是它的盈利之路确实比共享单车或共享汽车难太多了。
难点主要在于类似化和低门槛。类似化指的是众多平台都接纳圈地的要领,即迅速占领阛阓、餐馆、咖啡馆、酒吧、机场、地铁等公共场合,谁能率先占坑就是胜利,时间就是款子。这其中的模式和互联网固有的“烧钱”套路类似,简朴粗暴的圈地方法没有太多科技含量。大宗类似的推广模式满天飞,直接导致市场成为“买方市场”,原来很难找的“充电宝”现在各处都是,以是大打“价钱战”成为一定下场。价钱触底的模式,自然不可盈利。
若是只是少量几家或市场主体总有上限,那么可以期待市场最终优势整合、强强合并。但共享充电宝的市场门槛很低,只要有“钱”和“地”,都能复制。充电宝的研发看似高科技,但比起智能锁、GPS定位和物联网单车等黑科技,着实是太小儿科了。
以是,大宗菜鸟、新手可以直接入局,抱紧金主爸爸简朴粗暴的扩张,最终却是自己把自己玩死。
于是,有平台最先思索使用流量积累搭建品牌推广平台,让商家买单,实现自己的盈利。可是,这背后的问题在于,充电时对广告的关注度。这类似于视频网站在视频最先前嵌入的广告,当受众使用充电宝时,注重力一定在充电速率和使用手机上,纵然屏幕上弹出广告或标栏,很少会特殊关注。并且,此前的寻找充电宝和付费历程已经让受众“艰辛、花钱”,若是这时还要忍受广告骚扰,那么用户重复使用的可能性很低,用户粘度无从建设。